2025年8月1日,财政部、税务总局公告,自2025年8月8日起,对在该日期之后(含当日)新发行的国债、地方政府债券、金融债券的利息收入,恢复征收增值税。对在该日期之前已发行的国债、地方政府债券、金融债券(包含在2025年8月8日之后续发行的部分)的利息收入,继续免征增值税直至债券到期。政策即将落地,会如何影响债市?又如何看待中长期债市走势呢?
01国债增值税恢复,如何影响债市?
财政部、税务总局公告对新发行的国债、地方政府债券和金融债券的利息收入恢复征收增值税,采取"新老划断"原则,即存量债券及续发部分继续免税。这一政策调整说明我国债券市场已经成熟,免税政策完成了历史使命。
对于债市的影响,我将从几个方面进行分析:
首先是对债券定价的影响。老券(存量债券)继续免税至到期,其稀缺性将提升,机构抢筹导致收益率下行(如政策公布后10年期国债收益率短暂上行后迅速回落)。新券(8月8日后发行)则需要补偿税收成本(增值税率6%),不同机构受影响程度不同,银行自营(6%税率)>资管产品(3%)>公募基金(免税优势可能延续)。
新券票面利率需提高约5-10BP以维持吸引力,比如10年期国债新券利率对标同期限老券1.7%,可能需要升至1.8%左右。
同时,新券发行利率上升可能推高整体利率水平,但央行可以通过宽松货币政策(如降准、流动性投放)对冲,避免融资成本过快攀升。
其次是机构行为的分化。目前商业银行持有70%政府债(2024年约57万亿),新增部分需缴6%增值税,年利润或减少75亿元(以地方债为例)。
中小银行更多依赖免税收入,冲击更大。资管机构相对优势凸显,公募基金享受资本利得免税及3%增值税简易计税(自营为6%),银行委外资金目前仍可以通过公募通道投资债券以避税。其他资管产品(理财、信托),适用3%税率,税负低于银行自营。
第三是对资金流向的影响。部分资金可能从利率债分流至信用债、高股息股票、REITs等资产。信用债一直缴纳增值税,性价比将有所提升,与利率债税差缩小,信用利差或压缩。高股息股票,如4%股息率的银行股税后收益比新国债(税后约1.59%)高1.2个百分点,预计会吸引部分保守资金。
最后是长期影响。免税扭曲消除后,国债收益率曲线基准性提升,债市定价更有效。债市交易活跃度可能提高(机构更关注资本利得而非持有到期)。财政增收效应显著,年增约200亿元。需要警惕的是若公募基金免税优惠取消(央行曾提示其交易优势),债市或再遭冲击。
02中长期债市会怎么走?
总体来说,国债增值税恢复对债市的影响,短期震荡,长期偏中性。
短期来看,老券继续免税带来利差套利的交易机会,新券利率预计会上行,部分资金分流将至信用债和高股息等权益资产。恢复征收增值税会导致存量债券短期受到追捧,但这种冲击是短期的,不会影响债市的中长期走势。
中长期来看,债市将继续由基本面主导,税改影响将逐步消退。国债定价将更市场化,但需警惕后续政策(如公募免税调整)。
郑重声明: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,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,与本站立场无关。仅供读者参考,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。